系統演化:穩定中間態的關鍵角色

系統演化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主題。不論是生物界的物競天擇、企業間的激烈競爭,還是科技的不斷革新,都是可以視為系統在不同層面的競爭與演化。透過對這些現象的觀察與總結,我們或許能找出某些規律,進而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。

生物演化的穩定中間態

生物演化的起點,是在機緣巧合下誕生的 DNA/RNA 分子組合。這些分子因其有效攜帶遺傳訊息並能複製的特性,被自然界篩選為穩定的媒介。隨後,蛋白質的誕生和細胞的形成為生物演化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結構基礎。細胞進一步組成組織和器官,構建出複雜的生物體系。這些穩定的生物特徵能夠在世代間傳遞,並成為下一代演化的基石。

在這裡,我們將這些穩定結構稱為「穩定的中間態」。它們有兩種特性:一方面,可以它們能長期穩定存在,另一方面,它們又具備重新排列組合的潛力。例如所有生命體都是由 DNA/RNA 所組成,而大多數的生物(病毒除外)則是以細胞為基本單位,這些特徵是生物演化中不可或缺的穩定支柱。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自然界演化中,複雜生命結構不會是憑空出現,而是大自然慢慢摸索,發現某種中間態可以穩定存在,然後再基於這個中間態繼續往下探索,組合出更複雜的形式。

工具與思想:另一種系統演化

人類和生物的差別也是這種演化的延續,原本生物需要靠基因演化來慢慢增加複雜性、彼此競爭。但人類超脫出了基因的競賽,靠著工具的使用,主宰了這個生態系。工具的發明與改良比起單純基因演化能夠有更快的迭代。我們會用火、會用石矛、發明了銅器與鐵器,這些器物的出現速度遠遠快於生物物種間的變化。工具的使用是另一個新的系統競爭賽道,這個賽道上也有很多穩定的中間態,就像是懂得冶鐵後,我們才能製造更堅固的武器、農具。

除了工具的使用,人類的思想更是另外一種系統演化。我們的祖先學會了用文字來紀錄,文字的出現堪比 DNA 這種遺傳物質。人的思想不僅僅是能夠跨空間交流,現在更能夠跨時間交流。前人所學的事物能夠透夠文字留給後人,讓後人基於此往下繼續延伸發展。不論是哲學思想、數學、科學,都透過書籍的形式讓後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。文字是一種很重要的中間態,各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定律也是穩定的中間態,後人可以藉由它們來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理論知識。

由此可知,任何系統的演化都會產生出一個穩定的中間狀態,後繼者會基於這樣的中間態往下演化,增加其複雜性。更重要的是,這樣演化速度越來越快

以科技演化為例:穩定中間態能加速演化

比起基因的緩慢演化,工具與思想的進步快上千萬倍。看看人類大約在 4000 年前進入到農業社會,但是 400 年左右就進入了工業社會,而最近 40 年又因為電腦的出現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過去需要數代人才會出現的變化,在未來只要一代就會出了好幾輪

我們特別能夠從資訊行業中看到這樣的改變:在早期,工程師需要透過電路設計來完成各種功能,每次的功能改動都需要重新設計電路圖。然而隨著 CPU 的誕生,功能的實現被轉移到軟體層面,只要改動軟體就可以讓同樣的硬體來實現多種用途。軟體的改動比起硬體更加快速容易,因此加速了科技的迭代速度。在這裡,CPU 和軟體的概念就是穩定的中間態。

然而隨著軟體的複雜度上升,不可能每位程式設計師都從頭撰寫跑在硬體上的軟體,最好是能夠把共同功能抽出來,程式設計師只需要關注最重要的軟體功能就好,因此有了作業系統的概念出現。有了 Windows、Linux 等等作業系統,開發者關注上層的應用程式,底層和硬體相關的細節都交由作業系統處理就好,大大增加開發的效率。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的分割在這邊就是穩定的中間態。

在現在軟體已經遠遠複雜於硬體的情況下,我們可以發現有更多的穩定中間態出現。不管是網路協定中的 TCP/IP、容器化的技術等等都是支撐現在軟體的穩定結構。特別是現在 AI 的出現,更多人在探討能不能用 AI 的方式降低我們開發軟體的成本,若是能實現,可能未來軟體的演化又會是更加快速了。

小結:演化邏輯的啟示

無論是生物演化、人類社會的發展,還是科技的進步,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:系統的複雜度越高,越是會出現穩定的中間態,加速整體系統的演化。這些中間態不僅是現有系統的基石,更是後人未來的創新平台。

若我們所處的行業或工作能夠創造穩定的中間態,並成為他人建構更複雜事物的平台,那麼成功的機率將大大提升。理解並運用這樣的演化邏輯,或許正是掌握未來趨勢的關鍵。